女住客投訴借剪刀被保安限制時長還被威脅:讓我這樣的獨立女性感到恐懼!酒店回應 今日觀點
近日,蘭州一酒店顧客向工作人員借剪刀,事后發視頻投訴酒店引發熱議。
女子發布視頻截圖
11月12日,一女子發視頻反映,入住蘭州某酒店,向前臺借剪刀剪衣服。保安交給她剪刀后,讓她盡快用完,限制20分鐘,長時間用剪刀比較危險,并在門口等她。
(資料圖)
“感覺不可思議,用剪刀還要限定時間。”該女子稱,她不確定用多久,就說用完會立刻送還,“這時保安語氣變得有點威脅我的意思了,邊在門口踱步,邊瞟房間里看你、說剪刀用長時間很危險。”
該女子稱,當時是晚上,保安的這種行為讓她非常害怕,于是就關了門,向前臺投訴該保安,但并未解決。“這個保安的行為,不僅是服務問題,而是讓所有像我這樣的獨行女性住客,產生恐懼的安全隱患。”她說。
女子賬號頁面截圖
11月16日,瀟湘晨報記者注意到,相關投訴視頻依然在該女子的賬號上。該女子在往期視頻中介紹,自己是大學老師,同時兼職做廣告演員和帶貨主播。記者致電涉事酒店,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嚴格規定不能外借剪刀等利器給顧客,“當時可能是特殊原因,才借給了顧客。”
另據紅星新聞,事發后酒店給客人道了歉,客人已離店。沒有處罰涉事保安,他還在正常上班。
瀟湘晨報記者於廣強
相關新聞
女游客在蘭州酒店借剪刀,官號一句“沒剪刀!”疑成熱梗,甘肅文旅跟進
近日,蘭州一酒店顧客向工作人員借剪刀,事后發視頻投訴酒店引發熱議。
11月12日,一女子發視頻反映,入住蘭州某酒店,向前臺借剪刀剪衣服。保安交給她剪刀后在門口等候,讓她盡快用完,限制20分鐘,邊在門口踱步、邊瞟房間里看她,威脅她說剪刀用長時間很危險。
“這個保安的行為,不僅是服務問題,而是讓所有像我這樣的獨行女性住客,產生恐懼的安全隱患。”該女子說。據媒體報道,酒店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規定不能外借剪刀等利器給顧客,“當時可能是特殊原因,才借給了顧客。”事發后酒店給客人道了歉,客人已離店。沒有處罰涉事保安,他還在正常上班。
此事引發熱議,有人對該女子發視頻投訴的行為表示不理解,蘭州文旅集團公司官方號在投訴視頻下方評論了的“唉”成為點贊上萬的熱評。該公司還將官號簡介改為“金城蘭州歡迎您!沒剪刀!”。
蘭州文旅集團公司官方號在投訴視頻下方評論了的“唉”成為點贊上萬的熱評
不少網友認為,這句話疑是對該女子借剪刀的“回應”,紛紛點贊并制作了各種有剪刀的當地文旅宣傳圖。該評論和簡介目前已看不到,11月16日,瀟湘晨報記者致電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確實看到很多人支持他們,但此評論具體情況并不清楚。
網友制作的梗圖
甘肅文旅廳賬號發布的視頻截圖
記者注意到,11月16日,甘肅文旅廳官號也發了連發2條視頻,借剪刀做文旅宣傳:
“甘肅除了剪刀,還有皚皚雪峰、瀚海戈壁……”“甘肅的剪刀,剪出非遺藝術……”
媒體評論
“女生在酒店借剪刀”引熱議,藏了多少刻板印象?
澎湃新聞主筆 沈彬
近幾日,“女生在酒店借剪刀”成為網上一個熱梗。
一名女顧客在網絡上發布視頻,稱她11月11日入住蘭州某酒店,向前臺借剪刀剪衣服線頭。而男保安交給她剪刀后,讓她盡快用完,限時20分鐘,并在房間門口等著她。女顧客稱,她當時特別害怕,稱這個安保是“讓所有像我這樣的獨行女性住客產生恐懼的安全隱患”。
但是,視頻發布之后,網友反而是一邊倒地指責這名女顧客,大致理由是:旅店出于安保原因,一般是不借給顧客剪刀的;安保在門口盯著,是遵循酒店的規定,并無不妥。部分網友更認定女生太“矯情”,拿“性別”說事。
同時,甘肅省文旅廳的賬號@如意甘肅,近日連發了多條和剪刀有關的視頻。之后,涉事酒店的相關品牌管理負責人對媒體公開表揚了保安人員,稱其“嚴格遵循酒店安全管理規定開展工作”。
涉事酒店表彰了當事保安(相關視頻截圖)
一起“借剪刀”的誤會,因何一步一步升級,鬧成了一樁網絡事件?其中又藏了多少“刻板印象”呢?
第一重“刻板印象”,酒店對顧客借剪刀搞“有罪推定”,有顧慮、不敢借。
酒店默認顧客借剪刀就是用于自傷或者傷人,而且還默認了自己要承擔責任。這既是一種“有罪推定”,也是一種“十年怕井繩”的應激反應。不借剪刀竟然成了“行業規則”和員工守則,至少說明之前,發生過讓酒店很無奈的法律責任、司法糾紛,乃至無理糾纏,就像網友經常講的“每條不合理的規定背后,肯定發生過奇葩的故事”。
顧客借剪刀一用,酒店方“如臨大敵”,應該反思:之前類似案件的處理是不是夠公平、夠公道?是什么樣的司法裁判,讓酒店不愿意提供借剪刀這樣的簡單服務?
第二重“刻板印象”,是女顧客對于男安保的“過度警惕”的“過度反應”,推動了誤會的升級。
女顧客因為借一把剪刀,就被盯上了,送剪刀的保安在房間門口反復提問“你到底要用多長時間”,甚至在門口踱步、“監視”用完剪刀,這引發了女顧客的反感情緒。在雙方因為缺乏溝通存在誤解的情況下,女顧客有這樣的反感情緒,可以理解。
本來,矛盾是有關酒店管理方的機械規定和顧客的正當需求,應該投訴的是酒店的管理不近人情,但是,女顧客在發布的視頻當中,卻將事件升級為“女性安全”的敘事——“這個安保的行為,絕對不僅僅是服務的問題,而是讓所有像我這樣的獨行女性住客產生恐懼的安全隱患。”結果是讓執行酒店規章的一線安保人員、最沒有話語權的人,事實上承受了不白之冤。
第三重“刻板印象”,是基于性別對立的撕裂。
女顧客將事件上網之后,馬上又擾動了輿論場里性別對立的流量。本來就是一場消費場景中的誤會,卻成了因“憤怒誘餌”引發的流量狂歡。有網民借機展開“小仙女”敘事,迎合特定群體的負面情緒;也有人祭出“厭女”的帽子。結果,情緒代替了說理,宣泄代替了思考。一時間,網上流量與帽子齊飛,性別和站隊分立,本來一場不大的誤會卻延燒多日。
所謂“憤怒誘餌”(rage bait)成為當下社交媒體研究的學術關鍵詞,一旦涉及敏感話題(如性別、族群等刻板印象)時,用戶往往會忽略事實細節,直接通過憤怒表達自己的立場,甚至形成群體極化表達。這起事件的傳播原因也大致如此。
“借剪刀”的誤會,疊加了一重重的“刻板印象”、對立情緒:酒店不相信顧客;顧客不相信保安,雙方都從“陰謀論”揣測對方,處處設防;進入輿論空間之后,又由消費糾紛變成了性別敘事、“憤怒誘餌”。
與其忙于站隊、貼標簽,不如回歸到問題的起點,酒店顧客用剪刀這個合理的訴求,怎么去滿足?從司法裁判規則到行業規范,再到酒店管理,各方都需要去解決實在的問題,而不是迎合負面情緒,制造泛濫的流量。
一把剪刀能剪斷的,不該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社交媒體的浪潮,不應該讓我們成為彼此孤立的島嶼。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5-14 17:18
-
2023-05-14 17:35
-
2023-05-14 18:39
-
2023-05-14 18:18
-
2023-05-14 18:21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5-14 17:18
-
2023-05-14 17:35
-
2023-05-14 18:39
-
2023-05-14 18:18
-
2023-05-14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