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看!現場評|小博物館要做好“精”“新”文章
(資料圖片)
水彩紙上,你一筆我一畫,稚嫩的小手涂下心中最美的色彩;手抄紙水槽邊,小心翼翼地手持篩網盛滿紙漿,體驗“古法”造紙的神奇……11月13日,保定市競秀區的寶虹藝術博物館里,一群幼兒園小朋友正在進行紙文化研學。古法造紙、剪紙、拓印等一項項非遺技藝,在孩子們的指尖觸碰中煥發生機。
11月13日,一群幼兒園小朋友到寶虹藝術博物館研學。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攝
博物館坐落在保定華融紙廠院區,該企業生產的寶虹牌高端水彩紙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并登陸歐美市場。博物館建筑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卻藏著紙文化的萬千世界。300余件藏品,從古法造紙的老物件到紙品文創、水彩畫展,勾勒出一幅細膩的紙文化全景圖。幼兒園帶隊老師驚嘆:“沒想到造紙背后有這么多故事,孩子們在這里學到了鮮活的知識。”
從靜態展館到活態文化空間,這座小博物館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轉型。“起初定位就是用來做產品展示,現在已發展為展陳、文創、交流的平臺。”保定華融紙廠總經理石立明介紹,自2023年9月建成投用,寶虹藝術博物館已舉辦各類研學、交流等活動160余場,接待游客3.5萬人次,成為熱門文化打卡地。
讓專業走進大眾,是這家小博物館的生命力所在。它不僅讓觀眾了解傳統文化,更讓人看到造紙工藝在現代生活中的延續與創新。這種辦館理念,在保定并非孤例——近年來,淶水縣麻核桃博物館、易縣絞胎瓷博物館、望都縣榫卯工藝博物館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館紛紛涌現。它們以獨特視角梳理、記錄特色文化,用多元內容為大眾提供了別樣的精神滋養。
相比大型綜合博物館,這些小博物館以其專業性和趣味性,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成為傳播文化、啟迪思想的新陣地。它們聚焦細分領域,專注于特定文化或產業的深度挖掘,讓每一件展品都有故事、有溫度;它們注重深度體驗,讓參觀成為可觸摸、可參與的文化之旅。
這些博物館的成功實踐,為眾多小博物館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只要找準定位,做好“精”“新”的文章,用“精”的內核筑牢特色優勢,用“新”的表達激活傳播活力,小博物館就能釋放獨特魅力,讓小眾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產業經濟排行榜
-
2018-10-16 11:41
-
2018-10-16 11:45
-
2018-10-17 15:50
-
2018-10-17 15:51
-
2018-10-17 15:56
產業經濟熱門推薦
-
2018-10-16 11:41
-
2018-10-16 11:45
-
2018-10-17 15:50
-
2018-10-17 15:51
-
2018-10-17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