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是否該對AI助手說“請”
來源:環球時報
(資料圖)
《韓國時報》11月11日文章,原題:ChatGPT是禮貌終結者嗎 近日,我做了一項對于人工智能態度的測試,結果稱我為“謹慎樂觀”。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正好印證了這個結果。
一位同事此前指導我如何使用一個聊天機器人。“不用跟它客氣”,他邊說邊刪除了給ChatGPT指令中的“請”字。“說‘請’純粹是在浪費它的精力和資源。要直接一點。”
ChatGPT生成初稿后,我的同事在一長串后續指令的結尾處用全大寫英文寫道:“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心想,“這語氣可真沖”。聊天機器人常被比作擁有出色能力、但需要具體指導的實習生。然而,現在的感覺更像是我們作為訓犬師在呵斥小狗,或是教練訓斥錯失了防守機會的球員。
如果人們開始對一個“類人型”的助手停止使用禮貌用語,那他們在與其他真人交談時,是否也會變得不那么禮貌?禮節與風度是習慣,一旦養成,便成為人們的第二天性。如果使用AI最終成為“第二天性”,這會淡化人際關系中需要的那些小小禮儀習慣嗎?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給同事發送滿是命令語氣的短信或郵件,就算不違反公司規定,也絕對無法當選年度優秀員工。人工智能對話會讓粗魯行為常態化嗎?
我試著用得體的措辭向同事提問:“聊天機器人能識別大寫字母代表強調和緊迫感嗎?”他的回答非常直接:“能,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對它大喊大叫。”我心中一沉。難道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在助長這種風氣嗎?
幾小時后,我在一家比薩店與妻子共進晚餐。聽著舒緩的音樂與旁人的低語,一切看似尋常,直到我抬頭看見一個人形機器人。我從未料到會在一家歷史悠久的披薩店里“邂逅未來”。
晚餐后,我們步行兩個街區來到一家酒吧,此行是為了觀看友人的演出。曲間他用多種語言向觀眾致意,隨后又用不同語言說了一串詞語,包括我在內的全場觀眾都困惑不已:他究竟說了什么?
他解釋道,他說的是旅行時最該記住的詞匯:“請”“謝謝”和“對不起”。這是當天第二堂關于“智慧”的課,只是這次是真實的,源于人類經驗。他說的簡單詞匯中傳遞的尊重,雖微小,卻是我們與他人相處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天早上,我離開地鐵上樓梯時,前面的女士突然停下腳步并改變行走方向,差點和我相撞。她十分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自然而然地回應:“沒關系。”
或許隨著AI進步,我們可以教機器人堅持要求被禮貌對待,而不是讓人類拋棄禮貌。對此,我持謹慎樂觀態度。(作者弗蘭克·巴里,肖震冬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推薦排行榜
-
2022-07-05 11:42
-
2022-07-22 15:44
-
2022-07-22 15:53
-
2022-07-25 15:46
-
2018-10-09 14:30
推薦熱門推薦
-
2022-07-05 11:42
-
2022-07-22 15:44
-
2022-07-22 15:53
-
2022-07-25 15:46
-
2018-10-09 14:30